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节(1 / 2)





  场内的彩旗都已插好,孟馆长让张蕊珠带着其他人去东廊下观看,自己和李先生带着孟小娘子、九娘退到一边。周小娘子自去场中设置第一棒的发球台。

  作者有话要说:

  看文的小天使们,如可以,还请留个言吧,打几分都行。天太冷,环境也冻人,很需要被温暖一下。作者专栏也请戳我一下呗。

  注:

  主主:宋朝宫内对公主的昵称。

  娘娘:宋朝宫内对太后的称谓,皇子皇女称皇后(嫡母)也是娘娘。称皇祖母也是娘娘,也有称妈妈的。

  官家:宋朝官员后妃百姓对皇帝的尊称。皇后被称为圣人。

  皇帝自称“我”。不是朕。哈哈哈。电视剧又误导得厉害吧。唐宋时候的皇帝自称都很随意,和臣下的关系相当亲近,直接叫表字比较多,很少像电视里喊爱卿的,最多会喊苏卿、孟卿,不可能叫爱卿。

  太后自称老身,不是哀家,不是哀家,不是哀家。

  六郎在皇帝面前自称“臣”,不是儿臣哦。皇子封王以后对外可自称“小王”,绝不可能是本宫。对“本宫”这个词,作者菌实在很无奈……

  宋朝的太后、皇帝、皇后和近臣关系十分密切。苏轼做知制诰的时候常被太后喊去和皇帝一起吃宵夜,拟旨后,太后一高兴,赏一个烛台…哈哈哈,好酸爽啊,真是一言而合随手赏。宋朝一直出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是一个原因。

  公主在皇帝皇后面前自称我,但上书必须称妾。

  皇帝叫皇后通常称呼排行。例如哲宗称皇后七娘。

  宫内仆从自称小的,不是奴才不是奴才不是奴才。

  发球台:捶丸的第一棒,可设置发球台。其他都不可以。

  齐云社:宋朝最高水准的蹴鞠社团,又叫圆社。著名的高俅先生就是齐云社一员。

  第33章

  周小娘子年已十二,知道西廊下那位极英俊的小郎君是来看她们捶丸的,心里既害羞又紧张,平时的准头不免失了分寸。她想着要为难后面两个人,发球台设置得比规定的五十步外还要远一些,结果自己竟然打了三棒才进洞,她臊得满脸通红,更加紧张起来。

  等到打最后一个球洞,就在西廊边上。她紧张万分,保持着最佳仪态,缓步走过去,两棒打完那陶丸已经离球洞极近,是一个完全没难度的地滚球。她忍不住偷偷瞥一眼陈太初,见他正专注地看着那个陶丸,面容如玉,双眸灿若星辰,不由得心跳如擂鼓,赶紧换了撺棒瞄准。

  “看什么看!丑八怪!”不妨廊下传来一声极轻的冷哼。

  周小娘子只觉得自己当头挨了一棒,眼前一阵发黑,一抬头却分辨不出谁说了这话,不由得羞愤交加。手一抖,最后这个地滚球竟然打了三棒才进洞。最后五个球洞共打了十五棒。

  张蕊珠等人看着周小娘子脸色苍白,含着泪回到廊下,都关切地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周小娘子只摇头垂泪不语。她最后一洞的异常也被众人看在眼里。李先生默默地摇了摇头,须知捶丸,技巧和准头固然重要,可这捶丸更重视观察自己的内心,规范自己的言行,所谓观心而知己。对捶丸者要求心宁、志逸、气平、体安、貌恭、言讷。要是遇到筹牌平手的情况,就要评选这些来论上、中、下。

  林小娘子当然也看到了周小娘子的不妥,她使用的是学堂的器具,不是很趁手,但胜在心静,看技巧,虽略逊周小娘子一筹,仪态也不如她优雅,却只用了十三棒就打完了五个球洞。

  她对场外众人行了一个福礼,泰然地回到东廊下。四娘和七娘颇不是滋味地向她道贺。周小娘子扑在张蕊珠怀里嘤嘤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