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9章功臣之后





  走进房间,淡淡脂粉味沁入鼻息,王好良的心开始躁动,看着榻上女子那玲珑有致的身体曲线,他的眸中闪烁着强烈的占有欲,可随着走进,看到女子正在看的书之后,这种占有欲又退了几分。

  “夫人你有时间就看看咱清茶门的教义,少看这种没用的破书。”

  床上女子看都懒得看他,“姚广孝带三千人用三年时间监修编纂的《永乐大典》不如你写的那几本狗屁教义?”

  王好良哑口无言,荣国公姚广孝死后,永乐帝亲自为其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无论才学、胆识都比他强出太多。

  “夫人,狗皇帝紧率三万军路过渭南,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我意放手一搏,要是能杀死狗皇帝,我清茶门便有复出之机!”王好良眼中满是狂热。

  啪…

  茶杯摔碎的声音突然响起,惊破了王好良的幻象,床上女子轻声道:“嫣儿怎么了?”

  侍女嫣儿屈身道:“夫人恕罪,嫣儿只是一时心乱,嫣儿觉得崇祯是个好皇帝,他给百姓免税,还调好多粮食来赈灾,派到陕西的也都是好官,他不该死啊。”

  闻言,王好良眉间一阵戾气,喝道:“来人!拿下此人重丈八十!”

  两个穿着竹片甲的汉子气势汹汹的冲了来进来,又听女子略带清冷的声音:“你敢动我的人?”

  王好良脸色一变,给进来的两个大汉使了个颜色,两个大汉缓缓退了下去。

  床上的女子坐直身子,抚了下脸颊上的鬓角,懒洋洋的道:“你跟你爹你哥一样蠢,当初我要知道会嫁给你这个蠢货,还不如让你爹把我弄死呢。”

  “夫人你不同意?”

  “你要想杀小皇帝,我可以给你两个计策,这两个计策任何一条都比你带人送死强,但等小皇帝死了之后我要你休了我,不知你可愿意…”

  “这怎么…”王好良眼神一黯,“可以。”

  “没胆的家伙。”

  女子嗤笑着道:“听好了,第一策等小皇帝到了渭南,让知县跟小皇帝说清茶村的三佛庙很灵,请他到三佛庙里为陕西百姓祈福,到时在弥勒像前布下火药炸死他。

  如果他不肯来或者没炸死他,就是第二策,让知县把我献给那小皇帝,小皇帝随行没有女眷,一定不会拒绝这种要求,到时我在床上收拾他。”

  媚眼含春,探出舌头舔了舔红润的嘴唇,似乎已经等不及了。

  ……

  两天后,朱由检率领的军队进入渭南县,渭南知县王鹤鸣带领一众属官出城十里相迎,隔得老远都能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

  朱由检骑在马背上率领亲军营和第一警备团进入城内,城内百姓夹道欢迎,朱由检对两侧百姓招手示意,在他身后除了贾华、王承恩之外,还有四个人穿着铠甲随驾而行。

  他们分别是:瞿式耜、汪乔年、贺人龙、金国凤。

  在傅宗龙提出从陕西挑选精壮之士组建军团之后,朱由检就在物色四个军团长的人选。

  他把朝中各部官员以及各地总兵、副总兵,还有万历末年及天启年间的所有武进士的名单看了两遍,才选出这四个人,这四个人的能力都足以担任军团长,在原历史上都是为明朝殉节的臣子。

  尤其是汪乔年,历史上傅宗龙被农民军杀了后,汪乔年取代了傅宗龙的位置,亲自掘了李自成家的祖坟。

  ……

  混乱的人群中,一个布衣士子奋力地向前挤着,他游历到渭南就听到天子驾临渭南的消息,他早就听人说当今天子乃大明中兴之君,所以特意赶来见见传闻中的中兴之君是什么模样。

  没能抢到好地方的他只能在人流中苦苦挣扎向前,从他的位置勉强能看清一身戎装的天子。

  就在此时,一阵大力忽地从背后涌来,猝不及防的他脚步踉跄间,一头撞上前方维持秩序的官兵。

  那名官兵被他撞的一起狼狈地摔在官道上,知县王鹤鸣亲自为朱由检牵马缒镫,“陛下,微臣已在官署布下酒宴为陛下接风洗…”

  话没说完就看到一个官兵跟着一个布衣士子摔到官道上,几名亲军营骑兵将戈锋对准了那两人,王鹤鸣怒目圆睁大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冒犯天子皇驾,全部带下去审问。”

  看着指着自己喉咙的戈锋,被撞倒的官兵脸色一片惨白,布衣士子勉强保持镇定道:“几位军爷,在下是不小心被挤到官道上来的,绝非有意冲撞,这位兄弟是被在下连累还请不要为难于他。”

  几名渭南官兵不听他解释,将他和那官兵押到后面去,经过朱由检身边时,那士子都没抬头看上一眼,他现在满心苦涩,他只想来一睹天子威仪,哪料会遇到这等无妄之灾。

  朱由检身后的瞿式耜突然道:“站住!”

  几名官兵停下脚步看向马背上的瞿式耜,“这位大人有什么吩咐?”

  瞿式耜盯着布衣士子仔细打量着,不确定的道:“你是同敞贤侄?”

  士子脸上一喜,“瞿叔叔!”

  “还真是你,你们快放开他!”

  朱由检调转马头,“他是谁?”,

  瞿式耜抱拳道:“启禀陛下,此人名叫张同敞,是张居正之曾孙,臣与其父张重辉有几面之援,故而认得此人。”

  张居正的曾孙子啊…

  朱由检仔细打量着张同敞,张居正为大明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在官署内劳瘁而死。

  朱由检也非常敬重张居正,于是道:“功臣之后岂能只是一介白身,朕授你为中书舍人,着你与朕同行。”

  张同敞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失去了平时的沉稳,明朝的中书舍人远不如唐宋时期那般显赫。

  在明朝富家子弟,尽管一无所能,都可资捐得到一个中书舍人的职位,但他这是天子所赐跟那些捐钱得来的中书舍人不可同语。

  年轻士子哪个不想凭着自己的才学报效天子,如今一朝得尝所愿,还能伴君而行,着实让他情难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