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节(1 / 2)





  想到这,看着陈一遇身上准备给哥哥苏楠的上衣,说不定哥哥会觉得不合适,虽然她知道只要是妹妹送的,有心意在,哥哥都会觉得很好,但她也想要哥哥能用上,而不是作为礼物收藏。

  她有点苦恼地看着衣服,“我也感觉哥哥穿这件衣服会有点不合适,太花哨了,开始我就想着不要让衣服太死板,没想到不实用了。”

  苏怡莹有点痛心了,布料本来就不多,现在这件衣服不合适,她都没有多余的布料来补救,再做一件了,看样子只有下次再去买布料给哥哥做了。

  陈一遇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地看了眼有点自责的苏怡莹,接着拿出他前几天去县里买来的布料,放在桌子上,“我看到你这阵子做衣服做得很好,想要拜托你帮忙做两身春装给我爸妈,可以吗?”

  苏怡莹看到陈一遇找自己是有正事,就赶紧收拾自己有点糟糕的心情,陈一遇总是照顾她,她也没什么好报答他的,现在终于有件事她可以帮他忙了,她急忙说:“可以的。”

  陈一遇指着桌子上的布料,“那你看看这些布料够了吗?”

  苏怡莹仔细地看布料,“够了的,做两身衣服布料足够用了,还可以再多做一身呢。”

  “陈哥哥,你在哪买到这么多布料的?”苏怡莹想问问他在哪买的,那她也可以去买点,给哥哥做过一件。

  “是一个朋友帮忙买的,他手上刚好有些布料,我又想要给我爸妈做新衣服,就问他买了过来,不过因为他也是给自家买的布料,所以没有更多了。”陈一遇似乎知道苏怡莹想要问什么直接回答了。

  没有卖了,苏怡莹有点可惜地叹了口气,看样子是不能这次和苏父苏母的衣服一起寄给哥哥了。

  陈一遇避开了苏怡莹的眼神,说:“刚好布料有多,你就用多的给苏楠做衣服吧,现在这件衣服我穿着蛮舒服的,这件就给我吧。”

  苏怡莹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但把不实用的衣服给陈一遇她过意不去,“陈哥哥,我”还没说完,她猛地想到在这个时代,给非亲人的男生做衣服是一件很亲密的事,本来她想说多的布料她还是给陈一遇做衣服,哥哥的下次买了布料再来,现在想这样有点不合适。

  她顿了下,接着说:“我下次给你做好吃的,布料的钱在灵芝的钱里扣。”

  陈一遇不在意地说:“不用给我钱,你不是把这件衣服给我了吗,我喜欢这件衣服,就当交换了,我想起我有点事,先出去一下。”

  说完,不等苏怡莹再说话,他就快步走出了知青点,还不忘带上这件新衣服,看着他的背影,有种落荒而逃的感觉。

  苏怡莹晃了晃头,怎么会是落荒而逃,估摸是她的错觉,衣服既然他拿走了,她也不好要回来,不过布料的事下次给她做好吃的补偿他。

  接着她低头看了看桌上的布料,哥哥的衣服布料是有了,下次做衣服她要吸取教训,注意穿的人的性格和习惯等,不然衣服和人不搭会很突兀。

  陈伯父陈伯母的衣服她准备做一套有点情侣装的日常衣服,平时陈伯父应该都穿军装,他的衣服就做日常舒适款,与陈伯母的一些元素相同,穿起来就是一对的感觉。

  接下来一段时间,苏怡莹在干完农活的空闲时间都在忙着做衣服,一方面是想要赶到下次进县城之前做好衣服,刚好可以寄出去,另一方面是刚接触制衣和绣花不久,她还处在新奇期,十分享受成品出来时的满足感。

  特别是与陈一遇交流他的要求时,自己做的衣服细节满足了他的要求或超出了他的预期时,那种满足和成就感,让她体会到了设计师的快感,有人欣赏自己作品的感觉美妙极了。

  等她将衣服做好并寄出去的时候,春天已经悄然来临了,万物开始复苏,大家也还上了更加轻薄的春装。

  看到陈一遇正穿着一件从来没有见过的衣服在院子里劈柴,江燕奇怪地问苏怡莹:“你给陈一遇做衣服了?”现在他们俩在一起了?明明说这件衣服是给她哥哥做的,怎么最后陈一遇穿上了,这小妮子还骗我呢。

  “没有啊,是我给我哥做的衣服,你不是看到过吗,不过后来想想我哥穿着不合适,就用陈哥哥拿来的布料做过了一件给我哥,这件就给了他。”苏怡莹有点奇怪江燕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她以为她知道呢。

  “哦,陈一遇这个人看不出来,还会耍这个小手段。”江燕小声地嘀咕了一声,朝不远处正在劈柴的陈一遇挤了挤眼。

  陈一遇看到了,不由身子一僵,装作没看到,低头接着做事。

  江燕看打趣不到陈一遇,有点无趣,对着苏怡莹疑惑的眼神,她坏心的想,我就是不给你当助攻,于是转移话题道:“你上次给你妈衣服上绣的花特别漂亮,教教我这个花样吧,我也给我妈绣块手帕,刚好我还有块新手帕没用过。”

  苏怡莹一看问到她感兴趣的地方,立刻被转移了重点,“那个花样就是桔梗花,我特别喜欢绿色的桔梗花,但灰色的衣服配绿的又不怎么好看,就给绣了白色的,中间夹杂着几朵康乃馨的花型。”

  边说她边拿着笔在纸上画了出来,江燕仔细观察,有不懂的地方询问苏怡莹怎么绣,一个问一个答一个下午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到了晚上开会的时候,段队长公布了一个大消息,村里可以推荐一名工农兵大学,这个消息对于整个生产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不管有机会入选还是没机会入选,都开始热热闹闹地谈论起来。

  很多人的心被这个消息紧紧抓住,特别是知青点的知青们,这是他们回城的一个机会,错过这次不知道还要等过久才有机会。

  平时开会没什么人听的夜晚,变得特别缓慢而紧张,大家谈论了一下就紧盯着队长,听他说推荐名额的要求。

  符合要求的兴高采烈,不符合要求的心情低落,不止是知青,工农兵大学对村民来说也是极其珍贵的,毕业之后就可以分配工作,得到世人眼里的铁饭碗,可以远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

  第21章 开始投票了

  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是上大学的唯一途径,因为这时候大学停止通过高考招生,只能依靠“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方式上大学。

  这个晚上知青点不同以往的安静,大家都聚在一起讨论。

  楚江先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次我就不参与了,我才下乡,机会还是给老知青吧。”

  苏怡莹也表态道:“我也不满资格,大家觉得谁可以我就投谁,希望这个名额是我们知青的。”

  郑嘉薇不着痕迹地看了眼懒懒地坐在角落的楚江,看到他一点都不在意这个名额,眼睛不由一暗。

  来小许村也快一年了,和楚江的接触并不多,连单独的交流都少的可怜,即使自己主动去找他聊,他也是爱答不理的。

  她现在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了,是珍惜这次好机会,还是再坚持一下。

  多数新知青都很清楚,虽然他们对这个机会都有点心动,但知道他们来知青点的时间还很短,村里人接触的不多,对他们也不了解,他们当选的机会不大,也就不奢望可以被推荐到了。

  等新知青差不多都表态不参与这次推荐,希望知青点可以统一投票,给知青当选增加机会后,主场主要是老知青了。

  老知青里资格比较老的是冯长安和钱珍珍两个人,其他的老知青或者自知可能性微妙,或者与他们俩交好,最后都决定投他们俩。

  于是知青点的人选就在冯长安和钱珍珍两个人中选择了。

  大家都安静下来等着他们俩的决定。

  郑嘉薇看了眼坐着笔直,身子微微向前倾斜,眼睛里泛着光的冯长安,心里有了个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