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75节(1 / 2)





  所以这些年,纵然他们一直没有第二个孩子,杨云清也没有什么忧虑的,甚至也和凤阳说有一个孩子就很好了,安哥儿这么懂事优秀,可不抵得上人家两个三个孩子?

  甚至杨云清还采用了一些现代的理论尽量避孕,比如在安全期行房事,若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不允许,杨云清甚至想弄出避孕套呢。当然杨云清没有要求一定要第二个孩子也是因为在古代,生孩子对于女子来说不亚于是过鬼门关,他不想为了再要一个孩子就让凤阳沾上这样的风险。

  大概是凤阳也不是易孕的体质,再加上杨云清他粗糙的现代避孕理论知识,在有了安哥儿后的这么长时间,他们也一直没有第二个孩子,否则地话,说不定安哥儿早就来了一个弟弟妹妹了。

  杨云清他没多会便到了房里,这个时候凤阳正坐在床前,满脸是温柔笑意地抚摸着肚子,杨云清看的出来,凤阳是很高兴这个孩子的到来的。

  说实话,凤阳和杨云清的观念是有些不同的,杨云清对于要第二个孩子没有多少想法,但是凤阳却是想要给安哥儿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不然总觉得只有安哥儿一个单了点,但也不是非要不可,更何况杨云清这个做丈夫都不愿意她继续生孩子,怕伤了她的身体,她也就不再坚持了。之前杨云清跟她提过的那个安全期避孕的理论,她并不觉得有什么用,只是杨云清坚持,她也就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只是调整一下行房事的时间而已,也不是吃药之类的。

  而生了安哥儿这么些年,她一直没能再次有孕,一来是觉得那个安全期的理论可能真的有些用处,二来大概她的体质便是如此,之前安哥儿也是她成婚五年多才怀上的,纵使也有他们夫妻俩聚少离多的缘故,但是其中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不少,这也能说明她的体质的确是不太容易有孕。所以这么一来,她也就不再考虑想生第二个孩子的事情了,毕竟她的身体不易有孕,要是一直想着再要一个孩子,倒也是徒增烦恼。

  只是现在却不曾想她突然怀上了,凤阳觉得这就是天意,因而这会儿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满是欢喜。而杨云清看到凤阳的这个样子,怎么也说不出不要这个孩子的话来,毕竟古代打胎对女子的身体本就不好,而凤阳又是如此喜欢这个孩子,他就更不能说出扫兴的话了。

  虽然凤阳现在才三十出头,外表依旧娇嫩,如何都算不上现代说的高龄产妇,但是这是古代,凤阳的身体就算是比同龄的人要好上一些,但是也一贯是养尊处优的,比不得现代的女子健康,现在要生孩子,就更得注意了,看来他还是得去宫中求一个恩典,让皇帝派一个太医常驻府中才行。

  而安哥儿从国子监回来之后,知道母亲肚子里有一个孩子了,很是激动。他早就想要一个妹妹了,他这段时间在国子监的时候,有个同窗就有一个妹妹,天天在学里跟他们说自己的妹妹有多么可爱,让安哥儿很是眼馋。至于弟弟,安哥儿没有想过,他还是想要一个香香软软的妹妹,不过要是母亲生了一个弟弟他也就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吧!

  太医在来凤阳公主这边之前便已经收到了太后那边的旨意,让他回宫之后跟她禀报凤阳公主的情况,所以太医连口水都没喝,就又提着药箱去了太后宫中。

  太后这个时候也是在一直担心着凤阳,在太医来之前不停地在宫中踱步,转移注意力,这会见太医终于回来了,便径直问太医凤阳的情况。

  在知道凤阳是怀孕了而不是生了什么病,太后才终于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松了一口气,取而代之的满心的欢喜。虽然她这个女婿待女儿很好,这么些年身边也一直没有过其他人,只生了一个安哥儿也没有多说什么,逼着女儿再生第二个,但是这孩子还是多生两个才好,以前怀不上也就算了,现在怀上了总算是可喜可贺,以后安哥儿和女儿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也能有个照应的。

  这几个月,对于太后来说可以算是三喜临门了,这个时候若是她哥哥林将军和尚娘子再能有个孩子,太后她这心里也就算是圆满了,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事情了,只是她也不强求,这是人家夫妻俩的事情,太后知识性想想。

  而凤阳有孕,太后这自然是非常上心的,毕竟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凤阳都是她最疼爱的孩子,一来是第一个孩子,总归是承载着万千喜爱的,二来在她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都是凤阳这个女儿在陪着她,所以论起感情皇帝这个儿子也是比不上的。徐皇后有孕,太后也只是每天询问一番,然后送去了几个嬷嬷,但是轮到凤阳,太后甚至是想把凤阳接到宫里亲自照顾着,只是凤阳怀孕还是有夫君在身边陪着好,她要是把凤阳接进宫,这对夫妻俩见面就有些麻烦了,毕竟外男不能频繁进入后宫之中,所以这个主意就只能作罢了。

  而凤阳现在怀孕,太后也舍不得天天再宣她进宫了,就怕路上出了个什么事情,最后太后只能千挑万选了几个嬷嬷,然后送到了宫外凤阳那里,然后让嬷嬷多回宫几趟,跟她定时汇报凤阳的情况。而凤阳之前晕倒也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怀孕自己不知道,然后早上胃口不好,饭用得少,然后精神不太好这才晕倒了,太医诊完也说没有什么大毛病,只要些微补一补就行,所以太后又从自己库房里拿了不少燕窝之类的滋补品派人给凤阳送去,至于人参鹿茸这些,倒是也送去了,只是却是留着以后凤阳生产的时候备用着的,这些大补,对现在的凤阳是不太适合吃了,补得过了也不好,生产会有些艰难。当然她也没有太过厚此薄彼,皇后那里她也同样送了一份。

  凤阳有孕的消息很快也就传到了裴安这个皇帝那边,他也很是高兴。皇姐和皇后两个人怀孕的时间差不多,中间就只隔了几个月,这以后孩子若是生出来之后为异性的话,倒是结个亲也不错,这岂不是一件美事?

  然后等杨云清下次进宫的时候,裴安就把这件事提了提,大有一种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先把娃娃亲定好的意思。而杨云清听了之后,则连忙摆手拒绝。

  裴安不解,不知道为何杨云清拒绝地这么干脆,疑惑道:“文平你身边只有我皇姐一人,我身边也只有皇后一人,这以后教导孩子的时候肯定也是不会让孩子三心二意的,这样家风教导出的孩子定是个好的,以后肯定也是不敢纳妾的。等这两个孩子出生后,不论哪一个是男孩,结了娃娃亲后,长大都是会对妻子好的,这可不比与陌生人结亲有保障多了?”

  杨云清摇了摇头道:“我拒绝的原因倒不是为了别的,而是这有血缘关系的表兄妹是万万不能成亲在一起的。”

  第181章 近亲成婚   裴安惊问道:“这是为何……

  裴安惊问道:“这是为何?”毕竟在宗室中, 姻亲之间表兄妹成亲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杨云清解释道:“不知陛下可曾发现,若是夫妻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未出五服, 成亲之后生下的孩子, 大多都体弱多病,严重地甚至是身体有缺陷或是头脑痴傻, 陛下不妨想一想看。”

  然后又道:“就算是幼时身体无碍,这长大后意外得病, 英年早逝的几率也比普通人大得多!”毕竟近亲结婚很容易导致遗传病的发生。大概也是因为杨云清穿越过来这么多年, 周围一直没有近亲结婚的例子让他险些也要忘记了这个事情, 如果今天不是裴安这个皇帝提出如果两个孩子出生后性别不同就结娃娃亲的话, 杨云清也不会突然想起这件事情。

  他也有些懊恼,自己没有早点想到, 不过还好现在想到了,可以试着说服皇帝,看看能不能下旨禁止近亲这件事情的发生, 或者也可以将其编进大周的律法之中,毕竟这件事实在不是小事, 他在穿越之前, 这种事情就是国家禁止的, 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了。

  杨云清这么一说, 裴安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因为这很有可能是真的。

  皇族宗室之间有血缘的男女成亲的不在少数, 也的确是如杨云清所说的那样, 有不少体弱多病的孩子,但是在这之前也从没有人往别处想,毕竟这种事情在这个时候很常见, 就算是夫妻之间无血缘的人家里因为身子骨不好而夭折的孩子也不少,这个并不能代表什么,凭此就认定这个是因为夫妻之间有血缘的缘故不太能让人信服。

  但是再提到孩子出生的时候身体有缺陷,或是先天痴傻还有英年早逝,裴安就有些相信了,因为这皇族宗室勋贵之中,的确是每一代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的。

  皇族宗室勋贵之间,比起普通百姓,在未出五服的情况下结为姻亲的例子更为常见,就连皇子也有娶表妹表姐为正妃侧妃的情况,公主下嫁给表哥表弟这都是老黄历了。而皇帝的后宫里,来自太后母族的女子也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生出了体弱的孩子还好说,无非就是就是将养着,也不缺那一点药材,但是若是残疾或是痴傻,这就是一件丑事了,除非这父母非常疼爱孩子,不然大多数的选择都是将这个孩子送到庄子上养着,或是藏着掖着不再让他走动,一直禁锢在府里,毕竟在宗室勋贵中,这实在算不上光鲜的事情,更别说这个时代信鬼神,甚至会以为这样一生下来身体就残缺的孩子是遭到上天厌弃的,若是这样的事情传出府去,很容易让外人造谣抹黑。

  而这种事情,能瞒得住旁人,却瞒不住皇帝和太子,裴安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曾在父皇的案牍上看到暗探送来的密报,而等到他成了皇帝之后,对这种事情也都是心知肚明,下面各家的事情几乎在他这个皇帝这边都是透明的。当然了,这指的是这种重要一点的事情,至于下面的臣子或是宗室勋贵今天纳了个妾,明天出去喝了花酒这种事情,皇帝还不至于浪费暗探去打听。

  “那这事文平你又是如何得知的?怎么会想到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裴安又问道。

  杨云清看着陛下的这个表情,就知道这是相信了,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简单了,也不用他再多废话说服。

  而一般人的确是不会注意到这两件事地关联的,但是杨云清他不是啊,他是个穿越的,这个在现代的时候对于大家来说已经是常识了,只是这个时候杨云清也不可能将实话说出,只能现编出一个理由出来,所以他道:

  “臣在去府城求学之前,是在祁县长大,因为父母早逝,也就只好独自撑起家业,也正是因为这个,与普通百姓接触地多了些,也就难免看到听到比旁人多一些的东西。而在入朝为官之后,臣又去了沔阳做知州,那段时间因为丈量土地还有修建水利,几乎是每天都要与百姓打交道,百姓对臣很是亲近,闲暇之中,便说了不少奇闻轶事,这种哪家哪家孩子出生就残疾了的,自然也是大家口头的一份谈资。”

  “然后当时就有人提了一下,这生出了残疾孩子的还是对表兄妹呢,臣就对这个上了心,因为之前在祁县的时候,见过的那两家生出残疾孩子的也是表兄妹,所以之后趁着在沔阳修订户籍的时候,对这个多上了点心,然后便发现这其中的关联。只是那个时候其他杂事太多,转头又将这件事情忘记了,这个倒是臣的不是,不然若是早点说出来,还能减少不少这样事情的发生。”

  裴安道:“原来如此,朕从前却是从来不知这些的。文平你也不必自责,这事到底还是匪夷所思了些,你能发现其中的关联就已经很不错了。”

  杨云清听完,趁着这个机会道:“既然如此,不知陛下可否借此机会下旨,禁止天下有血缘未出五服者结亲?毕竟近亲者结亲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以前不知道的还好,现在知道了,却还是不加以干预,这以后如此惨事还不知道会发生多少!颁布旨意也是为了天下万民的子嗣延续着想,这更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

  裴安想了想,也的确觉得这近亲结婚的弊端实在太大,又是关乎子孙后代的事情,要是能下旨禁止了也好,只是他想了想道:“若是就凭借着这么三言两语随便说说,下面的人也不一定会相信。毕竟不说百姓,就是这上层勋贵大臣之间,未出五服的表兄妹结亲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那些当家主母可是没少想着给自己的儿子娶个娘家侄女,把女儿再嫁到娘家去,对于他们来说,这甚至是关乎两家利益的事情,因为结亲结的不仅是亲,还有双方的势力人脉。所以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只听着一面之词便能轻易妥协的,说不定还会怀疑是朕对他们心生忌惮,这才想了这么一个法子,阻止他们姻亲之间结亲,这个情况下就有些难办了。”

  裴安对杨云清很是信任了,所以心中的顾虑也是毫不掩饰地说了出来。

  杨云清低眉然后道:“单是说说他们肯定是不信的,不若陛下给臣一月时间,然后再给几个暗探,一月之后,臣保证能拿出让他们心服口服的东西来。”

  裴安道:“好在,这个简单,那么朕就等你一个月之后的好消息了。”不说别的,只从个人的角度上讲,裴安是愿意推行杨云清刚刚说的禁止未出五服地血亲结亲的,一来也可以少造一些生孽,毕竟民间连出生时候体弱的孩子都能狠得下遗弃,这若是残疾了,只会是做得更狠,下了旨之后,也多少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也就当是为皇后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积福了。

  二者这么一来也能遏制一些那些世家大族姻亲之间借着结亲而联合的趋势,让皇权更加稳固,这也算是一举多得了。

  杨云清接下来便忙着这件事情了,只是凤阳刚刚怀孕,也正是需要他陪在身边的时候,他这个时候每天当然要保证好陪伴凤阳的时间了,所以内阁之中的平日里的事务,他决定放手一部分,毕竟大多数的事情本就是朱首辅还有他们几位次辅商议解决的,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大事,他不在也没关系。

  而他的老师任次辅在他简单解释了一遍后也很赞成他做这么一件事情,在任次辅眼里,这实在是一件积阴德的事情,任次辅年少的时候,也是见过农家因为孩子残疾便将孩子溺毙的事情的,当时不能做些什么,但是现在既然知道了近亲结亲会有大几率生出残疾孩子的事情,便不能视而不见了。而知道杨云清要去做的事情需要不少人手后,任次辅还提出他府上的人都可任意借去用。

  杨云清他这次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麻烦了点,主要的就是让人搜集京城里这近十年来孩子出生的时候便夭折了的人家,还有孩子从出生的时候便身体残缺、体弱多病或是有智力缺陷的人家的数量,除了这个还有因病英年早逝的人家,把这些数据都搜集完了之后,再从里面筛选出夫妻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家,看看其在这些人家中的比例,这么一来,才能更加直观地看出近亲成婚的危害。

  至于为何只调查京城近十年,这也是因为时间太远的调查起来难度翻了好几倍,而且京城这边本就天子脚下,百姓人数实在不算少,按照最基本的算,每户只有五口人,京城附近内外大概也有十万户以上的人家了,这人数便至少有五十万人,这本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十年的时间都已经算得上是长的了,要是再远,这人手和时间就捉襟见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