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六章 很难变现的盐路(2 / 2)


历朝历代,对私盐贩子的打击都很严厉,也各有各的打击办法。

北隋朝廷有意思的是,盐税有配额,这些配额是分给各地世家豪族的。

各地府衙有官盐出售,各地的世家豪族们也有卖盐的资格,当然每个郡还有专门的盐务司。

三方势力里,世家豪族们的配额是固定的,意味着每年上缴的盐税也是固定的。

之所以这么做,逻辑也很简单,私盐贩子既然消灭不了,那就在自己的掌控下培养出一个最大的出来。

而世家便是最大的私盐贩子。

虽然世家有盐税的配额,但并不是固定的。

每年都有一次增加或者减少的机会。

想要增加很简单,那就是拿私盐贩子的人头来换。

剿灭的私盐贩子越多,增加的配额越多。

如果这一年里世家一个私盐贩子都没有剿灭,那对不起,要减。

而且这一减分量还很高,直接减当年的三分之一。

所以这逼迫着世家们会把境内的私盐贩子视作仇敌,大力追捕。

这些都是北隋开国时,那位游侠出身的皇帝立下的规矩。

称之为祖训。

按照道理来说,祖训是不能随便更改的,但后续的皇帝都认为这是个亏本的买卖。

全都想着把这一块全都收回自己的手里,或者全部交给盐务司。

明里暗里也都出台了很多的政策。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有盐税配额的世家和朝廷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也明白朝廷在想什么。

于是后续的几十年里,私盐贩子剿还是要剿的,但力度不再像之前那么大了。

甚至有些私盐贩子,就是世家暗地里养的。

朝廷想要把盐税收回去的决心大一点,他们剿盐贩子的力度就小一些。

盐贩子一多,就会导致朝廷的盐税降低。

而世家上缴的盐税却没有变化,自然就会有人提议,世家的配额砍不得。

若是砍了,岂不是连这些钱都说不上来了?

于是这样黏黏糊糊,北隋的盐税这块错综复杂,已经形成了一个谁都不敢去处理的大麻烦。

王营说完,李白的脸色也跟着沉了下来。

看着杨默,见他像是在思考消化老三的这番话,微微一顿,看向王营:“难道依靠着王家,咱们也不能把盐卖出去么?”

“这不是卖出去卖不出去的事,五年前,我家的盐税配额就交给了李家,现如今太原所有的盐税都是交给国公府的。”

王营面露苦笑:“太原的盐已经足够了,就算咱们能造出比官盐还要好的盐,也卖不出去啊。”

李白错愕,猛然想起一件事来:盐从来都是不缺的,一直都是管制物品。

某些地方会出现缺盐的情况,只不过是朝廷控制盐的销售。

盐的价格、质量,因为管控,加上各方利益的交锋,导致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

交锋一旦打破了平衡,本来不缺盐的地方就缺盐了。

“卖不出去?咱们这种盐质量那么好,也卖不出去么?”

李白依旧不死心的问道。

王营嗯了一声:“各地的盐税都是被垄断把控的,所以外盐很难进入,除非是私盐贩子...”

“但...”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李白也明白,那就是当地最大的私盐贩子就是当地的世家豪族。

“就没有办法么?”

这次换李白挠头了,王营也跟着摇头,刚想说没有。

杨默则抬起头来,眼中露出精光:“有!”

“什么办法?”

老二老三看向老大。

“军队开路,打开市场。”